骨灰寄存档案的开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骨灰档案的开发与利用,能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的人性关怀,并延伸生存的意义。骨灰档案开发的程度,决定了骨灰档案利用程度。
骨灰档案的开发是骨灰档案利用的基础,在骨灰档案中,奠定什么样的开发基础,便会出现什么样的利用方式。显然,在骨灰档案中,利用的条件便是档案的价值确定,而档案的价值,无疑是与人的价值联系在一起的,从而也便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了。所以,骨灰档案的开发与利用,也始终本着“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原则,这也就给骨灰档案的开发指出了一条路,即:骨灰档案要逐渐向着社会档案发展与演变。
但是骨灰档案在确立了这一方向后,其演变与发展并不容易,因为骨灰是寄存的形式,使得骨灰档案也成为了寄存的形式,寄存形式的骨灰档案因为不是来自于全宗机构,所以在立卷工作中的分类工作很不完善,大多数殡仪服务机构的立卷工作只是把一些原始的骨灰管理单据,累放在一起,成为卷宗。与社会性档案有着根本的区别。
要让骨灰档案演变成为社会性档案,最重要的是如何让骨灰档案变成实质意义上的档案,然后,大胆打破骨灰档案的原有涵义,在立卷时间和立卷内容上实现重大突破:
首先,把立卷时间提前到逝世人员的生前。
其次,把立卷内容从原来的骨灰形成时期向前延伸至一定阶段,并对骨灰档案进行立卷后的必要补充,向生前与死后两个时段进行最大幅度的延伸,以期获得最大骨灰档案价值与利用目的。
第三,在骨灰档案的名称、立卷时间、立卷范围和立卷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变革骨灰寄存档案的管理模式,以期更适宜骨灰寄存档案的发展。
要实现上述突破,必须达到如下条件:在制度上变更骨灰档案的托管的业务内涵,变被动“托管”为“主动”立卷,使骨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趋向首先朝着社会档案的方面发展;提升骨灰档案管理部门的社会地位,独立体现骨灰档案室的功能,建设必要的地区性骨灰档案馆、室,配备完整的档案设施;骨灰档案的立卷范围从死亡之前至骨灰之后,骨灰档案的补充一直延伸至馆藏中;骨灰档案资料的收集从殡葬行为在业务关系中形成的第…个文件开始,立卷从殡葬活动结束;以骨灰档案为中心,并受理与骨灰档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载体的检索、査询和代管业务;重新涵义骨灰寄存档案,新的名称应将骨灰寄存档案的涵义拓展变更为人生档案;对于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骨灰档案,在骨灰委托人取回骨灰时,档案原件依然归骨灰楼所有,委托人只可凭有效证件复印一份带走;骨灰档案的保管应在与骨灰保管处空间结构上分开保管,但应与骨灰管理组织结构联系在一起;保证骨灰档案的査阅要方便,并提供骨灰档案补充的有效、及时;骨灰档案的补充,主要是历次骨灰祭拜过程的记载和描述;开发骨灰档案确立为个人的全宗目标,并发展个人全宗,使之成为死后与生前共同开发立卷的个人人生档案。
以上是合肥殡仪馆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骨灰寄存档案的开发方法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殡仪行业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合肥殡仪馆